立法會選舉完畢,其中一個犠牲品,便是今次直選慘遭清場的自由黨。自由黨兩大黨魁──田北俊和「周梁」(周梁淑怡)雙雙敗選,對於這兩大人物來說,這一次的打擊不可謂不嚴重,尤其是對於「周梁」來說,她在八、九十年代已經投身政界,知名度非常高,但今次她走到新界西競選,會否是一步錯著呢?因為新界西的元朗、屯門這些地方,基層的貧民較多,而周梁淑怡長期都未能放下那種中產或企業代言人的身段,自然難以在這些地區產生共鳴了。
自由黨為何「清場」?因為長期以來其定位模糊而不清晰。最重要的是它的名字,「自由」本身是一個相當左傾、相當迎合知識分子、基層貧民的名詞,但自由黨分明是工商界的利益代言人,可是工商界的利益代言人又不用自由黨來代勞,因為立法會的議席現時還有一半是功能議席,當中很多是由工商界盤據,那麼自由黨的處境和定位便非常尷尬。既然立法會60席之中,有一半也是商界的代言人,又何須一個要直選的自由黨呢?
自由黨其實早該意識到這種身分的危機,但多年來似乎都沒有怎樣努力去將自我定位和自我包裝,當作一項工程去做。相反,他們一些頭面人物長期沉湎於在街頭拉頭,受到師奶歡呼的那種「光環效應」,覺得自己已經做了類似80年代麗的電視的朱江等人,出來受到師奶歡迎的角色,而慢慢感到得意忘形,所以今次自由黨被人清場,也不是一個令人意外的結局。而它應該如何重新整合,這件事亦相當困難,因為這亦牽涉到阿爺(中央)的態度。
另外自由黨的英文名稱──「Liberal Party」亦是牛頭不對馬嘴的,因為Liberal(自由)是屬於知識分子和左傾人士的訴求,自由黨當初所說的自由應該是「巿場自由」,這個「巿場自由」應作「Free Market」,不如就由改名開始,將自己的黨名稱作「Free Market Party」,這樣的定位反而更清晰。你說對嗎?
(本聲音專欄只反映主持人及個別參與人士的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