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奮強「偷步賣樓」事件擾攘了九個月,廉署終於完成調查,而律政司亦決定不作檢控!大家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林奮強需要辭職嗎?
作為行政會議的非官守議員,辭職與否,亦只需要問一個問題,就是──哪個選擇對梁班子最有利?
九個月前,事件開始之初,廉署介入調查,林奮強如何選擇?
如果辭職,即代表自己心虛,對政府而言,亦令市民失去對政府打擊樓市的信心,故不能辭職。
不過,如果不辭職留在行會,亦令市民對行政會議產生懷疑,所以辭職與不辭職之間,林奮強選擇了休假。
可能,林奮強也料不到,廉署一查就是九個月時間。在這段期間,林奮強如能按兵不動。當然,這裡有個副作用,就是林奮強很有耐性休假,但市民卻漸漸對這個安排失去耐性。
如今,廉署終於完成調查,林奮強需要辭職嗎?
如果不辭職,以林奮強仍然手持超過二百個物業來說,將來政府再推辣招,焦點卻極有可能又放在林奮強會否暗地裡再有舉動。拿陳茂波來比較,當立法會討論新界東北發展時,社會的心力卻在局長利益衝突之上,對政策毫無益處。兩者的道理其實一樣。
如果辭職,坦白說,對行會討論房策方面其實影響不大,多一個不多,少了林奮強一個也不算大損失吧!如今,廉署還他一個清白,他給自己一個解脫,其實對政府最為有利。
雖然,又一名非官守成員離開行會,無疑是一個負面影響,不過,有這個影響「是常識吧」,況且只是短暫影響,總比妨礙將來政策為好吧!
林奮強的聲明內說,因為他的家人被受滋擾,承受不少壓力,所以辭職,很明顯只是說詞。應該問的問題不是「哪個選擇對家人最有利」,而是「哪個選擇對梁振英最有利」。
(本聲音專欄只反映主持人及個別參與人士的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