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中大50周年校慶話劇《教授》想探討:大學教育的意義究竟是甚麼呢?我常說,香港正處於大時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中產多,市民普遍教育程度高,就會對社會有所要求,然貧富懸殊又嚴重,即使中產之間,也有階級矛盾,這從財爺年初的咖啡論招惹異常強烈的反響可見一斑。時代演變是如此勢不可擋,越來越多年青人加入聲討建制,亦是必然趨勢。
當然,大學之內,無論哪個時代,總有一批學生,營營役役,每天為求分、「攞船」而生存。《教授》的女主角就屬於這類型,但她算勤力了,起碼寫論文會搜集資料,只求集大成,卻無個人主見。當她遇上被冠以社運王子光環的學生領袖,開口批判政府,閉口民主、公義,是甚麼意思呢?這女主角未必清楚,總之有型。
然而,社運王子一樣有麻煩。去參加辯論隊訓練,沒有做好資料搜集,被老鬼們斥責口號當立論,不歡而散。然後有更大難關在眼前:社運王子早前示威被捕,警方決定落案起訴,誰料罪名竟不是非法集會這麼簡單!為免劇透,我不想講太多了,總之,一旦罪成,讀法律的社運王子往後就別指望當上律師了。今次是實實在在的前途盡毀,並非沉溺於道德高地就能打救他;該當如何面對?
就是在中段開始,編劇寫了兩段對白,教我印象極之深刻。
第一段,當老鬼們獲悉社運王子被起訴,非常擔心卻又不知所措,圍在一起大罵政府。「教授」忽然大喝一聲:「你哋學咁耐辯論,就係識嗌幾句口號呀?!」
另一段,是最後一幕。女主角再去找「教授」。「教授」稱讚女主角的論文終於有個人見解。末了,他語重深長地作了個總結:
「立場唔重要,論據先重要。」
兩個大學生,一個有熱血無學養、一個有資料無見解,原來,在一生追求公義的哲學老師眼中,均不及格。
話劇以辯論訓練為情節,正因為要追求真理越辯越明,結論從來不重要,推論才重要;同樣地,無論甚麼時代,大學教育為學的原則,就一條:立場不重要,論據才重要。
(本聲音專欄只反映主持人及個別參與人士的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