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過程中,相對孟加拉的順利,緬甸和印度的不確定因素則比較多。
中國跟緬甸的關係,受著軍政府和昂山素姬爭奪政權、該國國內局勢和地方分離主義,以及外部美、日因素的影響。中國過去跟緬甸政府曾經有過十分密切的關係,但隨著密松水電站事件的發生,近年來卻出現了很多變數。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挑戰著「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上,緬甸的參與和態度。可是從綜合的商貿發展來看,中緬關係仍然有著一些進展。緬甸目前的産業結構非常適合承接中國的製造業轉移,卻對西方投資的行業存在著很多接收困難。
其中由中國企業投資興建的緬甸克倫綜合開發合作區是很受關注的項目。克倫地區是緬甸的一個自治邦,位處緬甸的東南部薩爾溫江下游,東界與泰國接壤。除了在地理上,有利於通過緬甸境內霍德約江流域而成為其他邦和附近平原的商品進出集散地之外,該地更蘊含豐富的礦藏。綜合開發區的定位,便是希望把該地發展為國際物流港口,成為一個面向孟中印等國和緬甸國內的入海港口區域。可惜跟緬甸其他一些地方相似,這項投資也受著當地克倫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與緬甸軍政府的游擊戰所影響,存在不小的投資風險。
(內容只反映主持人及個別參與人士的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