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下,港人的情緒問題亦應關注及重視。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副總監,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表示,雖然學校陸續恢復面授課堂,但由於之前幾個月停止面授課,少了出街活動及見朋友,困在家中,不少小童及學生會累積很多負能量,而且漫無目的玩手機,以致情緒變差,心情不佳。現時又要重拾手情回校上課,功課未必應付得到,又要應付考試,或許面對不到這個難關,就出現想放棄學業這類負面情緒,家長就要留意子女近日情緒是否出現問題。

廖廣申說,近日有學生因情緒困擾而輕生,可能因為學生返學之後,面對學業及功課壓力。本港青少年及學生壓力一直都是很高,特別是考試及開學之前,嚴重的更會出現憂鬱症,情緒病,而萌生輕生自殺念頭,作為他們的家長、家人、老師,要嘗試聆聽他們的心聲、想法和困擾,以開放尊重接納的態度同他們傾談,聆聽他們的困難,毋須要即時給予答案及要求。

他鼓勵家長多關心子女和聆聽,強調一個做法不能夠適合不同性格小朋友,家長要認識子女屬於那一類型性格,首先要聆聽子女感受,不要即時提出意見或批評,又或者重覆地提醒,因為會令子女覺得返學回家都不開心,且覺得父母不諒解,會令他們情緒更加負面或挫敗,失去自己的價值感,進而對人生失去興趣、迷惑,感到沒有將來,從而有輕生念頭。

他認為,要明白小朋友返學,不只是讀書、做功課、求分數,也有課外活動、興趣班、社交生活,希望同小朋友們不要只顧談論功課考試,亦應該讓小朋友慢慢重拾興趣,尋回以往動力和信心。而校長,老師和團體,包括教會,宗教活動等,亦應該引導年青人、小朋友對生命有尊重,建立不怕輸的精神,給小朋友多聽一些積極勵志的故事;而學校亦應締造輕鬆和正面學習生活,讓小學友增添上學的樂趣。

廖廣申提醒,若發覺學生情緒欠佳,有輕生念頭,應盡快通知老師和駐校社工,希望盡快讓學生接受情緒輔導及求醫。教育學生時,不妨灌輸多些正向思想及成功的故事,以近期香港有不少運動員在逆境下取得佳績做例子,令他們明白不要怕輸,繼續堅持,對讀書及生活有樂趣,繼續享受和努力,培養小朋友正向積極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