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3歲男子今年初接種首劑科興疫苗,兩天後因急性心肌梗塞,引致急性肺水腫死亡。死因庭陪審團退庭商議超過4小時後,一致裁定「死因存疑」。

陪審團向衛生署提岀三項意見,包括在當局提供的疫苗小冊子上, 提供未控制長期病患實例,如糖尿病及心臟病等;解釋甚麼是受控病患,如嚴重病情,但正在服用藥物,又建議在小冊子加上嚴重疾病的選項,讓市民挑選,當值醫生可以即時留意到及提供意見。

裁判官:陪審團不接納解剖報告 可裁定死因存疑

死因裁判官周慧珠引導陪審團時指,如果陪審團接納死者解剖報告,和各專家證人的證供,認同死者在接種疫苗前就已經患有心肌梗塞,引起急性肺水腫,就是死於致命疾病,應裁定「死於自然」。就算有專家認為,不排除接種疫苗是最後一根稻草,令死者病情加速惡化,導致死亡,但因為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風險高,亦應裁定「死於自然」。但如陪審團不接納死者解剖報告,認為死者的急性肺水腫並非因自身疾病引起,而是有其他未知的原因,就應裁定「死因存疑」。

早前疫苗臨床事件專家委員會成員、專家證人及親友先後作供,指死者患長期病患,生前確診冠心病,認為死者已有「三高」等心肌梗塞高危因素,並無證據顯示死者接種疫苗後出現過敏反應及發炎。

梁子超:小心處理陪審團建議 否則市民對打針更遲疑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要小心處理陪審團的建議,否則會令市民尤其長者對打針更遲疑及卻步,認爲不應該爲了死因庭的裁決,忽視全球推廣疫苗的經驗。

梁子超重申,數據顯示接種疫苗導致死亡的風險十分低,無證據證明接種疫苗,會增加「三高」等長期病患自然發病的風險,提醒如果長期病患者有不穩定因素,無論打不打疫苗,都應該盡早看醫生,減低發病風險。

袁國勇認為打針致死的機會微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雖然不能完全否定死亡與接種疫苗無關,但認為兩者關係很微。

袁國勇指,死者患有嚴重冠心病,正排期作「通波仔」手術,是極高風險人士;有理由相信不論他有否接種疫苗,都可能在那段時期有生命危險。

衛生署詳細研究陪審團建議

衛生署表示,已得悉死因裁判庭的裁決,並會詳細研究陪審團所提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