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及理工大學一項研究指,現時仍有必要維持適度社交距離措施。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主任陳武表示,按傳染病動力學,及早前綜合第五波疫情最新感染數字及康復情況等數據推算,若按照政府現時適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情況,包括恢復面授課堂、允許進行部份大型聚會、重開部份公共處所、及食肆維持4人一檯等措施,預計疫情有機會出現反彈,但預計每日感染數字峰值不會超過1萬宗,而未來90天將新增約30萬宗累計個案,認為整體情況仍然可控。

研究團隊:全港可分291區  8日完成全民檢測

陳武團隊研究亦建議,現階段可以恢復通關,並縮短酒店強制隔離,但維持出入境前後的檢測規定等,以免令疫情大幅反彈。陳武認為,逐步開放入境,會令感染人數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7%,但取消熔斷機制只增加1%至1.5%。另外,如本港累積感染人數超過400萬人,預計本港再爆發第六波疫情機會不大。

深圳技術創新研究院(福田)院長史文中表示,已透過團隊研發的「加權核密度模型」,及參考確診病例曾到訪的地點及時間、疫苗接種率、社交距離指數、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每日人口流動情況及污水檢測陽性區域等多項數據,研究分區進行一次性成全民檢測的可行性。該模型曾應用於研究武漢封城的效果,世衛專家認為,研究對其理解疫情有重要貢獻,同時證實了變體的傳播能力。

預測結果顯示,可將全港分為291個區域,按由高至低風險及人口流動情況,排列分區檢測次序。研究團隊建議,以目前本港每日完成20萬檢測能力計算,採用「五合一」採樣方法,即是將5個檢測樣本合併進行研究,每日檢測約100萬人,預計在8天內完成。按照過往14天地區感染風險研究結果,最先檢測地區為九龍中部及新界西,最後檢測地區為新界北、新界東及離島等地區。

史文中認為,全民檢測可以選擇在確診宗史偏低的時期進行,預計進行全民檢測後,比不進行將追多3成確診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