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計劃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引入曾經來港參與抗疫的大灣區資深醫生來港工作一年,紓緩本港醫護人手不足問題;消息指,伊利沙伯醫院是首間試點醫院,首批計劃今年內引入最多10名醫生來港,包括來自呼吸科、內科、放射科及老人科等醫生,並會到深切治療部工作。醫管局早前表示,已有心水醫生名單,要等候廣東省衞健委推薦,再經醫委會審批在港有限度註冊執業。

有市民表示,對內地醫生水平信心不大,認為引入內地醫生只是其中一個舒緩本港醫療人手不足的方法,質疑醫管局為何不選擇引入歐美醫生到港。另外,亦有市民擔心內地醫生執業資格與香港醫生有差異。

但亦有市民歡迎決定,認為現時內地醫生水平高,引入內地醫生能增加本港醫護人手,解決人手不足的根本問題。

醫管局:會盡快公布詳情

醫管局回應時表示,一直透過不同方法加強醫生人手,現正與相關部門商討大灣區醫生到香港交流的計劃。有關計劃旨在提升兩地醫生的交流,造福病人及醫護人員,並正按照相關規定制訂詳細計劃,會盡快公布詳情。

林哲玄:市民不需要擔心内地醫生的水平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市民不需要擔心内地醫生的水平,指内地醫療電腦系統比香港先進,相信内地醫生短時間就能適應香港醫療系統,又指醫生團隊有不同背景,可以互相觀摩學習。林哲玄又指,本港醫療人手缺乏數百名醫生,引入約10名内地醫生只是「杯水車薪」,但香港每年醫科畢業生正在增加,每年經「有限度註冊」來港工作的醫生有過百個,加上醫管局推遲醫生退休年齡,有助紓解香港醫療人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