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表示,香港只有近幾年機會發展創科業,形容要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需要「背水一戰」。他又稱,政府過往投放在創科業的資金並不多,上屆政府投放的1500億元主要用作基礎建設,而非前線科研,不存在「燒錢」的問題。

孫東:政府已聯絡龍頭企業 形容「襄王有夢,神女亦有心」

《施政報告》提及,政府目標在未來5年引入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包括至少20間龍頭公司。孫東在本台節目透露,政府已接觸部分企業,形容是「襄王有夢,神女有心」,期望企業帶同訂單到港後能在兩三年內投產,不過目前最困難的,是如何提供足夠土地予有關企業。

孫東稱,引入創科企業並無先例可循,會將引進100間公司視作目標而非積效指標,又指製造業是衡量一個地方創科發展重要指標,製造業目前只佔本地生產總值1%,期望10年後能增長至雙位數。

孫東:將增撥資助 助企業發展智能生產線

除了引進海外企業外,孫東稱,最新《施政報告》亦對本土經濟給予大量扶助,包括透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目標將現時約30條的智能生產線,在5年內提高至130條。 他稱,未來每間企業可獲資助10條生產線,資助額可高達1億5千萬元,資助的人才亦可由原來4人增加至40人,最高可以再獲得5千萬資助。

此外,政府亦投放100億元,設立「產學研1+計劃」,資助不少於100隊科研團隊將成果商品。孫東稱,遴選項目時,會視乎團隊的商品化經驗、市場價值及吸引資金的能力,亦會與大學合作揀選。他又指,本港擁有很強的基礎科研能力,具備「從零到一」的突破力,但在「從一到N」的商品化過程上,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相信與過往政府欠缺清晰政策有關。

孫東:美國「友岸外包」政策對本港有一定影響

此外,對於美國正進一步推動將供應鏈吸引回國或「友岸外包」,即是與更多可信的伙伴深化關係,達致供應鏈多元化。孫東表示,香港屬外向型經濟,相關政策對本港肯定有影響,不排除一些歐美企業或人員,對與香港合作有所猶豫或持觀望態度,又指政府以往推出的大型項目,已經遇到過相關問題。不過,他認為,外國並非「鐵板」一塊,仍然有不少機遇,而受地緣政治影響,許多在外的華人科學家希望回國,香港可發揮國際化優勢,吸引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