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臨牀醫學學院教授及肝臟移植科主管陳智仁表示,上星期隨醫管局到內地了解當地器官捐贈機制,商討了兩地器官捐贈互助機制的細節,兩地初步同意若當地找不到器官合適受贈者,才會將有關資料互相知會,由當地醫護根據病人狀況決定是否進行器官移植,強調香港的器官捐贈名冊與內地不會互通。他表示,內地有系統紀錄全國需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資料,以及登記器官捐贈紀錄,能偵測不尋常情況,並可聯繫公安系統打擊器官販賣。

陳智仁表示,以肝臟移植手術為例,從捐贈者體內取出到完成移植手術,最好在6至8小時內完成,若與內地進行器官移植互助,華南地區車程較易掌握,內地每年有約17000宗器官捐贈個案,有1100宗找不到適合配對者,而本港各類器官移植的輪候名冊都排滿人,捐贈器官南下的機會比香港的器官北上更大。陳智仁表示,過去5年有70名病人因輪候不到換肝而去世,近年器官移植的個案減少,過去一個月更沒有器官移植手術,希望市民發揮大愛精神,支持器官捐贈。

病人組織:看不到取消登記器官捐贈有犯罪元素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器官捐贈屬於無償,登記或取消器官捐贈均不涉利益,看不到取消申請會有犯罪元素,認為政府應該了解市民取消登記器官捐贈的原因,若市民對本港與內地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有戒心,應加以解說,並研究可否允許市民登記器官捐贈時,保留將來移植的器官不會運送出境的選項。林志釉認為,需要尊重捐贈者的意願,若市民擔憂日後捐贈的器官會運送到內地而選擇不登記器官捐贈,更有違原本精神。
 
林志釉期望,本港與內地器官移植互助機制要確保兩地病人有公平機會,需設立合適監管制度,加入病人組織或器官受贈者組織代表,確保港人捐贈的器官不會不明不白地離開香港。

器官捐贈組織:中央登記系統資料不足

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召集人、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周嘉歡表示,現時本港的器官捐贈登記系統,只記錄登記人的姓名及身分證號碼等簡單資料,建議系統應加入登記原因、年齡等,以掌握更多數據,方便將來進行針對性推廣運動。至於有病人組織建議登記器官捐贈時加入要確保捐贈的器官不出境的選項,周嘉歡認為有關做法有違大愛精神,憂慮日後或會要求加入更多限制。
 
周嘉歡又表示,難以估計近日取消器官捐贈數字增加的原因,有機會是惡作劇或移民潮,亦有可能是市民對於香港與內地的器官捐贈互換機制的不信任,希望政府進行有系統調查,了解原因。她認為市民有權選擇退出登記器官捐贈,不認為有關行為有犯罪意圖。

彭鴻昌:取消登記器官捐贈事件或增加輪候病人焦慮情緒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取消器官捐贈登記事件,對病人即時影響較小,但會影響輪候移植者心情,或增加焦慮情緒。對於有聲音建議容許市民在登記器官捐贈時揀選不讓器官出境的選項,彭鴻昌憂慮加入更多限制選項,會令器官捐贈的原意變質,對此有保留。
  
彭鴻昌認為,政府應該要詳細公布本港與內地器官互助機制的運作,更重要是要讓市民知道不論是內地人還是香港人,都是生命,既然願意登記捐贈器官,便不應有預設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