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建議學校安排10至14小時教授相關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加強創科學習。課程單元涵蓋人工智能基礎及倫理、電腦視覺、電腦語音和語言、虛擬實境、機械人、社會影響和未來工作等。21個課題當中,有一半是圍繞人工智能的道德倫理與社會影響。

教育局課程支援分部科技教育組總課程發展主任連庭傑指,教授媒體與資訊素養、引導學生正向使用科技是課程的核心,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製作作奸犯科的軟件,教師要引導學生這並非合乎道德使用科技的方法,又例如可以討論無人駕駛汽車一旦失控,應該人手駛往哪個方向的「道德兩難」問題。

學生要以專題研習展現成果

學生學習基本概念和技術之後,要以專題研習的方式展現學習成果。身兼電腦科主任的路德會協同中學助理校長鍾富源指,教師會擬定一些議題,引導學生以人爲本的概念應用知識,例如假設學校發生盜竊案,可以如何用人工智能識別疑犯,或者設立無人管理的自修室,透過系統自動記錄師生進出。

近日聊天機械人ChatGPT的應用問題,引起教育界熱議,相關內容亦獲納入單元,當局在教學資源套中列明,ChatGPT可以成為有價值的教育工具,包括可協助學生完成功課,但同時存在抄襲和學術誠信的擔憂,需做更多研究解決這些倫理問題。

當局期望學校盡快規劃課程,於9月新學年就正式推行,又指會定期透過到校探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校的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