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接報,早上10時許在西貢牛尾洲對南海面,發現鯨魚屍體,初步相信為較早前香港海域發現的鯨魚,暫列作動物屍體發現案。

水警、漁護署和海洋公園人員出海了解,多艘水警輪及快艇船隻在四周巡邏。鯨魚屍體在西貢牛尾洲對出海面飄浮,露出灰色鯨身,其中一邊魚鰭露出水面,背部有傷痕。

漁護署聯同海洋公園專家晚上在現場評估,並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海洋公園:鯨魚背部有新傷口 海上飄浮脂肪組織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表示,初步檢查發現死亡的布氏鯨身上,除背部兩處舊傷痕,背部正中位置亦出現新傷口,相信牠死去不久,而在海上飄浮的相信是牠的脂肪組織;但新傷口是否直接導致死亡的原因,仍有待詳細解剖確認。他說,團隊正量度傷口面積,並會檢取內臟和血液樣本進行進一步化驗,分析鯨魚死前的健康狀況;而由於天氣炎熱,會盡快解剖以免屍體惡化。
 
陳梓南又表示,自發現鯨魚在本港海域出現,已有與漁護署緊密監察鯨魚,不時商討可行方案。他形容今次事件令人感到可惜,希望市民認真思考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漁護署:解剖鯨魚屍體或需時數日 會研究製標本

漁護署表示對事件感到惋惜,已聯同海洋公園安排打撈鯨魚屍體,並委託海洋公園為鯨魚屍體解剖檢驗,可能需時數天,指解剖結果將有助了解鯨魚的行為和具體死因,為日後政府如何處理鯨魚再在本港出現作參考和制定方案。而解剖後的鯨魚屍體,漁護署會作合適安排,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科研和教育用途。

署方指,自鯨魚月中出現於西貢水域以來,漁護署與海洋公園專家一直密切監察鯨魚的健康狀況,並聯同其他部門在鯨魚出沒的海域巡邏,並在西貢公眾碼頭等地派發單張,勸喻巿民不要出海觀鯨及避免進行水上活動,以免鯨魚受到滋擾和驚嚇。多個部門連日出動6艘巡邏船,作大範圍巡邏,並向附近水域的觀光船發出勸告,又勸喻船隻特別是快速船隻離開鯨魚曾經出沒的水域。署方指,過去的周末,在有關水域的觀鯨和水上活動已大幅減少。

世界自然基金會:冀社會更尊重海洋生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表示,非常惋惜及難過,希望香港社會更尊重大型海洋生物及牠們的棲息空間。基金會建議政府檢視現有鯨豚保育政策,並為同類事件制訂跨部門應對措施及指引,於鯨豚出沒期間主動管理周邊船隻活動,全面監察牠們的健康狀況,並教育公眾遇見鯨豚時正確的應對方式。

海豚學會:盼事件提高公衆保護海洋生物意識

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表示,雖然未能確定鯨魚死因,但早前有市民出海近距離觀看鯨魚,而布氏鯨不時在較淺水區域覓食,對噪音敏感,船葉亦會對鯨魚造成干擾和傷害,認為今次反映不少人並不了解鯨魚習性,亦缺乏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希望政府能夠加強公衆教育,有需要時亦應推出措施,禁止市民干擾海洋生物棲息。

由月中起一條長約七米、未成年的布氏鯨在西貢水域露面,有市民及旅客出海追鯨,之後鯨魚被發現背部有兩道螺旋槳造成的傷痕。漁護署上星期四說鯨魚未有患病或擱淺的跡象,毋須救治或介入,但會加強海上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