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病人鄧桂思急性肝衰竭死亡的案件,律政司撤銷兩名聯合醫院「開漏藥」的醫生的誤殺控罪,獲法庭批准。
鄧桂思2017年在瑪麗醫院接受兩次換肝,最終不治。時任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總監兼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表示,案件的刑事跟進告一段落,相信律政司撤控有專業考慮,反映現時醫護人員的法律和專業框架行之有效,大部份醫護人員可鬆一口氣。
他又希望,死因庭能深入調查事件始末,還死者、醫護人員一個公道,並檢視現有醫療制度、治療流程的改善空間,令日後醫護人員能更安全、妥善治理病人,醫管局亦要進行檢討,為醫護人員提供更安全環境工作。
彭鴻昌:事件打擊對司法系統信任 亦影響公院服務信心
律政司以死因庭將展開研訊為由,不會作進一步評論撤控決定,但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律政司有必要交代理據,指一般同類案件都是由死因庭調查事件始末和責任,再進入刑事檢控程序,警方和律政司罕有地在死因研訊前控告兩名醫生誤殺,理應掌握到重要證據,認為律政司如今撤控,引起很多疑問和不必要揣測。他指,檢控準則不清晰,將打擊社會對司法系統信任,而對病人使用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的信心亦有影響。
彭鴻昌:打擊社會對司法系統信任
彭鴻昌又指,任何涉及醫生專業失當或失誤,醫委會紀律聆訊只是第一步,處理醫生專業責任,即使醫委會聆訊結束,涉事醫生仍要負上適當的法律責任,包括被追討賠償甚至刑事責任。他強調,未必每宗案件都會構成刑事罪行,但法庭在有需要時,必定會獨立於醫委會審視案件。
林志釉:冀透過死因研訊揭示公立醫院問題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指,控方決定就案件撤控做法合理,指兩名醫生在開藥上有疏忽,但並未達至誤殺的門檻,應該就刑事檢控作終結。他期望,早前因案件而暫停的死因研訊恢復,可以透過聆訊了解公立醫院的問題,包括醫生的工作量、醫療環境有無修補空間等。
林志釉又提到,初時一度擔心,案件會令公立醫院醫生在繁忙的工作中,憂慮刑事的麻煩,而決心離開這個公立醫院體系 ,難以斷言公立醫院醫生不斷流失是否與事件有關。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尊重律政司及法庭的決定
到庭旁聽的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在散庭後指,支持律政司撤控,指醫委會的紀律聆訊已經從專業角度檢視案件證據,結論是兩名醫生都有失誤,但未至於罔顧病人生死。他指醫護日常工作已要作艱難決定,不希望醫護頭上「仍有把刀」,紀律聆訊對醫護人員有相當高操守要求,對市民有足夠保障,而涉及嚴重疏忽案件,仍可透過刑事程序處理,認為現有制度行之有效。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表示尊重律政司及法庭的決定,並再次對死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由於之後仍有死因庭聆訊暫時不作其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