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因應學童自殺個案有上升趨勢,上月在中學推出「三層應急機制」,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機制本月底將會結束,政府未來數日將要決定路向。有議員表示,學界對機制感到失望,認為未能有效支援學校處理個案。學者亦指,政府應同時正視影響學童精神健康的系統問題,包括課堂安排和社會關愛年輕人的氛圍等。

「三層應急機制」目的是要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第一層是透過學校的跨專業團隊,檢視校內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的情況,為他們提供協助;第二層是政府組織 「校外支援網絡」;第三層是校長向醫管局精神科,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

機制會運作至本月底,本台向政府查詢機制共處理多少個案,至截稿之前都未有回覆。教育局表示,政府一直密切留意機制的運作情況,與業界積極溝通,會適時公布安排。

朱國強:機制著校長遇緊急情況打999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表示,學界對機制感到失望:「我聽說有幾位校長有用過(機制),其中有兩位校長遇到的情況都類似,遇到緊急個案,致電專線時,獲回覆:『如果個案緊急就致電999,如果非緊急就會轉介精神科。』這個答案幾令人詫異,支援未到位。」

朱國強又指,有中學校長反映,有學生自殘被勸止,送院後醫生只開4天病假,結果一周後學生再次自殘,才即時轉介精神科跟進。

他認為機制有需要延長,協助緊急個案,但支援必須到位,例如要改善人員培訓,釐清應對個案的程序等,否則機制就變得形同虛設。

葉兆輝:不應將精神健康只看成醫療問題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據他了解,三層機制處理的學生個案並不多,他又指,去年9至12月,學童自殺的數字已經按年減少,估計因為早前社會較關注學童自殺的問題,學校調整教學活動,加上近2個月有長假期,對學生的精神健康有幫助。

葉兆輝認為,三層機制可讓部分有需要的學生得到支援,但他認為不應該將精神健康只是看成醫療問題,否則可能會忽略預防學生精神健康變差的工作。「(如果)只看有問題的人,就永遠都在追落後。全香港中小學生大約有70萬人,如果有3%的人有問題,已經十分繁忙了,但如果不防止另外97%的人,有1%變成有問題,只有1%過了那邊,工作量就已經會增加3分之1,所以我們除了讓有需要的人,及早求醫,也需要防止無問題的人,變得有問題。」

葉:仍有系統性問題要處理

至於三層機制是否應該延續,葉兆輝就表示,有需要的學生得到醫療支援是好事,但也要考慮資源問題,不少系統性的問題都要處理。「打個比喻,地面弄濕了,我們要把它弄乾,大家都很忙,但原來有個水喉沒有關上,大家都忽略了。求醫是重要的,但系統性問題也不能忽視,例如課程的問題、學生出路問題、家庭支援、大環境如何給年輕人覺得有盼望,這些我們都要多做功夫。」

他又指,不少學校都會追趕疫情期間落後的教學進度,建議放慢一點步伐,讓學生更多時間適應。有學校就取消疫情後第一個學期的考試,亦有學校設立「傾談室」或「休息室」,讓學生有地方歇息或傾訴心事,都可令學生感覺到被關愛。

記者:陳業輝